如果讓你猜“深夜不迷路”的謎底,你猜得出來嗎?陌生的地方肯定會迷路,那熟悉的地方還會迷路嗎?沒錯,謎底就是熟地。一般人猜不出來,因為“熟地”是一味中藥名稱。同一中藥會因為炮制方法不同,而功效不同,譬如生姜和炮姜,一個善于止嘔,一個長于溫里。熟地,為什么叫熟地呢?因為它是生地黃經過反復蒸曬而成。那熟地黃的功效和作用又是怎樣的呢?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。 生地黃的主要功效是清熱涼血、養陰生津,屬于清熱藥的一種;而熟地黃經過炮制,藥物性味都發生了改變,由清熱藥變成了滋補藥,主要功效為補血養陰、填精益髓。臨床上以下3大病癥常用此藥。 血虛是個中醫用詞,用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貧血的意思。血虛患者容易出現面色萎黃、精神不振、記憶力下降、心悸失眠,女子還會出現月經不調,經血色淡量少等情況。而熟地黃甘溫質潤,能補血養陰,益精生髓,是養血補虛的重要藥材。常與當歸、白芍等同用。若是血虛心悸,則常與酸棗仁等養心安神藥配伍。 熟地黃甘溫,入腎經和肝經,具有滋補腎陰的作用,為治肝腎陰虛的要藥。常見的臨證表現有腰膝酸軟、盜汗遺精等,常與山藥等補肝腎藥同用。治療陰虛火熱、骨蒸潮熱等,常與清熱藥配伍,例如知母、黃柏等。腎臟在中醫里面代表著先天條件,主骨生髓。腎精不足,那便代表先天不足,在小孩子中表現為,發育遲緩、囟門閉合緩慢、兒童反應能力差等,在青少年中表現為不長個、記憶學習能力差,或者少白頭也常有;在中老年看來,那便是須發早白,腰膝酸軟、耳鳴聽力下降、記憶能力差等。而熟地黃具有較強的填補精髓的作用,常與菟絲子、何首烏、牛膝等補肝腎藥物配伍,以補先天不足,達到強筋健骨的作用。 此外,熟地黃切片炒炭之后,具有止血的作用,常用于婦女崩漏出血?,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,熟地黃不僅具有促進血凝作用,還可以使貧血患者的血紅蛋白恢復正常,同時具有改善腎功能和記憶力的作用。但是因為熟地黃滋補質潤而粘膩,有礙于消化,故而氣滯痰多者、脘腹脹痛者忌服熟地。且久服患者,需與陳皮砂仁等祛濕消食藥配伍。
|